从“暴涨”重回“暴跌”,PC行业仍在等待“奇迹”

一说起电脑 PC 行业,相信不少科技数码爱好者脑海里都会冒出一个名词:夕阳产业。可以说,自从互联网从 PC 互联网转入至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 PC 也日趋饱和,整体出货量逐年下滑;马太效应的加剧,也让市场失去了活力。

相对来说,在泛 PC 行业中也只有笔记本电脑这一细分品类保有一定的市场活力,自新冠疫情爆发后由于远程办公、网络课堂等需求推动,笔记本电脑甚至出现了逆势暴涨的情况,一度让人惊叹原来 " 夕阳产业 " 也有回春的一天。

只不过,2022 年过后笔记本电脑产业可谓是坐了一回惊心动魄的过山车,随着需求日益饱和,过去两年那令人振奋的涨势已经不知所踪。截止 2022 年 Q3,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出货量同比下滑 15%,前两个季度的同比降幅分别为 7%、15%。

基于如此行情,笔记本行业也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迹象:本来拥有优势的厂商不断扩大版图,而掉队的厂商则彻底不见了踪影。总而言之,对整个笔记本电脑行业来说 2022 年中出现的种种变化几乎可以视为行业未来变迁的风向标,更惨烈的竞争、更微薄的利润都将出现在不远的将来。

2022 还谈不上格局洗牌的一年,联想、惠普、戴尔三大老牌企业凭借着多年积累的品牌口碑和渠道优势依然占据着全球销量前三的位置,但优势也并非牢不可破。

比如说," 三巨头 " 中排名第三的戴尔,在 2022 年 Q3 的全球出货量为 11963 台,市场份额 16.1%,同比下滑幅度达到了 21%;而排名第四的苹果,凭借着 40.2% 的惊人增幅,其出货量已经来到 10060 台,可以说距离戴尔只有一步之遥。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可想而知,苹果切换到 ARM 赛道后凭借稳定的生态和出色的续航让 MacBook 系列产品在非专业群体中获得了极高的产品口碑,再加上苹果品牌与生俱来的品牌号召力,助力 MacBook 在市场上取得了极大成功。

当然,这段时间以来苹果频繁的价格调整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如今在电商平台上我们最低可以用 6000 元出头的价位买到搭载苹果 M1 芯片的 MacBook Air 产品,较低的入手门槛让更多对苹果 ARM PC 芯片感兴趣的消费者能够轻松入手苹果电脑。

2022 年戴尔在产品上并非没有亮点,比如新款 XPS 系列电脑就以完成度超高的一体式设计再度刷新了笔记本电脑工业设计美学的高度,中低端的主力产品线 " 灵越 " 系列也顺利地完成了模具升级,设计更加简洁之余,散热、人体工学等要素也得到升级。

(图片来源:戴尔中国)

既然产品在不断改进,也有一定的 " 基本盘 ",为何戴尔的市场份额还会一跌再跌,被苹果几乎追上?实际上,从全局来看份额暴跌不只是戴尔的问题,而在大家跌幅相近的情况下,戴尔早前埋下的 " 恶果 " 开始结出果实:优秀产品的断代、线下渠道的建设不足引发 " 蝴蝶效应 ",三巨头中下盘最不稳定的戴尔,变成了最有可能被苹果超越的厂商。

更深层的原因是,笔记本电脑在发展数十年后在产品形态和使用场景上已经相对固定,尤其是如今普及度已经非常高的情况下,出现衰退已是意料之中。MacBook 能够保持增长是因为在体验上带来了比较明显的 " 新鲜感 ",macOS 的流畅稳定、M 系列芯片的高性能长续航带来了几乎是 " 降维打击 " 的使用体验,相较之下基础体验基本没有变化的传统 Windows 笔记本出现衰落也在清理之中。

同时," 安迪比尔 " 定律虽然仍有生效,但随着 CPU 性能的不断提升和基础配置的进一步完善,由于基础体验已经有了较强保证,新旧款 Windows 笔记本之间的体验差异已经变得不太明显,换机周期也随之拉长。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消费行为报告显示,受访者中超过 50% 的用户至少使用 2 年才会考虑更换笔记本电脑,换机周期是所有调查品类中第二长的。

(图片来源:艾媒咨询)

尤其是轻办公场景中笔记本电脑,因为受安迪比尔定律影响最为轻微,换机周期达到三四年以上也并不罕见,无形中给笔记本电脑厂商销售新品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可以简单总结,对笔记本行业来说,当疫情红利消散下滑就再次成为了 " 主旋律 ",只是幅度之大或多或少地超出了主流厂商的预期。至于问题所在,小雷也可以总结为 " 创新力不足 " 和 " 体验感不佳 " 两点,前者既有行业创新瓶颈限制,也有用户需求固定导致的迷失方向;至于后者,很多笔电厂商或许会感到很 " 冤枉 ",因为很多笔电的体验感不佳其实和 Windows 系统离不开关系,但站在他们的角度却又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苹果成为 " 黑马 ",甚至成为 " 心腹大患 "。

市场下滑的大趋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但广大笔电厂商并不打算坐以待毙。在过去的一年里,笔记本电脑的主要创新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形态、芯片。

在形态上,最核心的创新莫过于 " 折叠屏 " 的进一步应用,主要代表厂商为联想。作为 PC 行业中的领头羊,联想也是业内积极探索笔电未来形态的主要厂商之一,此前在 ThinkPad 产品线中试水了折叠屏技术推出了 ThinkPad X1 Fold(第一代),只不过受制于屏幕质素、妥协的性能和较高昂的售价,在行业中并未引起太多反响。

在 2022 年底举行的 "ThinkPad 30 周年 " 纪念活动上,第二代 ThinkPad X1 Fold 作为压轴产品面世,主要改进集中在铰链技术、屏幕可靠性和功能拓展上,使之显示效果更佳出色、便携性更强,且实用性也有了显著提升。

(图片来源:ThinkPad 官网)

尽管 ThinkPad X1 Fold(第二代)依然有着较高的售价,但还是为笔记本电脑的形态创新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另一个笔电巨头华硕也推出了形态类似的折叠屏笔记本电脑 " 灵耀 X Fold",让联想不再显得孤苦伶仃。

(图片来源:华硕官网)

除了折叠屏笔电之外,在传统形态上的创新主要集中在 " 加屏幕 " 这一点,比如 ThinkBook 17 Plus 就在传统笔电的 C 面加入了大尺寸显示屏,以提供另类的操控体验。当然,更早之前比如苹果就已经尝试为笔记本电脑加入 " 第二块屏 ",但长条状的 TouchBar 无论是显示效果还是操作体验都比较有限,在理念上和 Windows 笔记本加入大尺寸 " 第二显示屏 " 的思路不太一样。

(图片来源:联想官网)

至于芯片的创新,我们可以见到在苹果 ARM 笔电的带动下 ARM 芯片正开始崭露头角,作为上游芯片厂商的高通在 12 月的发布会活动上公布了命名为 "Oryon" 的新一代 ARM PC 处理器,进一步强调高通 "Always On PC" 的理念。

此外,微软也在 12 月推出了主打轻办公、长续航的新品 Surface Pro 9,其中可选 ARM 架构的 Microsoft SQ3 处理器,最高可为笔电提供 19 小时续航。大体而言,越来越多的笔电厂商开始接纳 ARM PC 这一产品形式,一方面虽有苹果影响,另一方面更是关注到消费者对长续航 PC 产品的新兴需求。

但在实际体验中,因为 Windows 笔电阵营缺乏苹果阵营的生态整合能力,应用层面的短板导致 ARM PC 实际体验不佳,只能处理轻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类产品的普适性。

但总体而言,2022 年的笔记本电脑并没有出现太多根本性的变化,严格上来说依然是在旧有规则的基础上 " 缝缝补补 ",做非痛点创新。尤其是关乎核心体验上,几乎所有笔记本电脑的体验提升都和上游芯片厂商的产品迭代密切相关,笔记本厂商距离掌握核心优势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笔记本电脑作为 " 生产力工具 " 的主要代名词之一,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主要使用场景便是应对工作、生活中的信息处理任务,虽然小雷知道也有很多用户会购买笔记本电脑来打游戏,但从占比看并不是多数。

" 生产力 " 三个字,对笔记本电脑来说有着非常复杂的含义,一方面是 " 桎梏 ",另一方面则是 " 基本盘 "。

因为受限于 " 生产力 " 场景,当越来越多的智能硬件开始入场挑战笔记本电脑在生产力领域的 " 权威 ",自然会带来一些影响甚至分流消费者。

以苹果为例,这些年来苹果一直在尝试推动 iPad 转型,成过去单纯的影音娱乐设备转型为轻生产力工具,在笔记本电脑使用不便的场景中接替工作。为此,苹果为 iPad 配备键盘,改进系统和融合生态,小雷也有同事已经开始习惯使用 iPad 搭配配套键盘在机场、车站等场景进行轻度办公,笔记本电脑的移动办公地位如何被影响的可见一斑。

另外,在更细粒度的场景中笔记本电脑的 " 生产力价值 " 也受到了来自智能手机的挑战,现在简单处理文件已经不再需要打开电脑,我们使用大屏智能手机甚至折叠屏手机,就能轻松地进行批阅、批注和简单修改,甚至还能通过 USB-C 接口和显示器相连变成 mini 主机,对文件进行简单编辑,或者进行演示。

(图片来源:荣耀官网)

换言之,总有笔记本之外的厂商盯着 " 生产力 " 这块大蛋糕,虽然他们推出的产品在短期内均无法取代笔记本电脑成为主流的、核心的生产力工具,但的确会影响到笔记本电脑在某些场景中的重要性,甚至会被取代。

而相反地,笔记本电脑并未在其他场景中发挥出和 " 生产力 " 相同的价值和地位,如果有一天在生产力领域真的出现了能够替代笔记本电脑的产品,那么笔记本电脑整个市场将会轰然倒塌。

但同时,正因为目前笔记本电脑在 " 生产力 " 领域依然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使得 PC 行业被嘲讽为 " 夕阳产业 " 的十多年来依然屹立不倒。而笔记本电脑作为其中的细分项更是罕见地出现长达数个季度的 " 回暖 " 现象,只要人类还需要用键盘输入文字、用鼠标移动光标、用显示器监控数据,那么笔记本电脑便仍有一席之地。

因此,在如此 " 家底 " 的支持下,笔记本电脑在短期内依然有着庞大的市场,而且在 " 安迪比尔 " 定律的推动下,消费者依然会有换机的需求,需要更强大的笔记本电脑来处理更复杂的工作。

同一时间,笔记本电脑自身也在积极探索更多的场景和可能性,正如前文提到的可折叠形态,还有二合一等特性,推动着笔记本电脑主动地从单一场景到复杂场景的覆盖,在大家密切关注的 " 智能生态 " 中,也扮演了更多重要的角色。

如果说过去两年的逆势大涨让部分笔记本电脑厂商 " 冲昏了头脑 ",那么今年的市场情况,便是让他们冷静下来再次认清现实。一方面,笔记本电脑又是那么重要、不可替代,另一方面又是如此垂垂老矣,了无生气。

对笔记本厂商来说,2022 年的冰冷行情越发让他们认识到持续创新的重要性,不光是内部结构、模具的持续优化,更需要产品设计甚至功能理念的全面革新。大家也见到了,虽说行业萧条增长乏力,但仍有苹果、华为等后起之秀在发起冲击,哪怕是曾经风光无限的联想、惠普、戴尔三巨头,他们被拉下 " 王座 " 可能也只是一夜之间。

或许,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我们可以在 2023 年见到笔记本市场有更多的新东西,可能是形态、理念的全面创新,也可能是性能配置的彻底调整,或者是有一些厂商低下 " 高傲的头颅 ",靠价格换销量。

总而言之," 躺平 " 并不可取,竞争、创新也依然是笔记本电脑行业的主旋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