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人之下》,给暑期档一点小小的震撼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面临过这样的拷问: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与别人不一样,你该如何自处,又该如何与世界共处?

面对这个问题,有人选择坚持自己,有人选择融入他人。这件事本身并无对错之分,但人们总会认为前者更帅气一些,因为“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本身并不容易。

而电影《异人之下》,就讲了一个“不隐藏,做自我”的故事。片名中的“异人”一语双关,既指代了片中天赋异禀的“异人”,又指代了那些敢于挣脱藩篱的人:如果和世界不一样就是“异人”,那我就做个异人。

这种创作表达,为电影《异人之下》赋予了一层不羁的底色。

而纵观当下电影市场,这部电影也堪称“异片”。因为从内容到市场,它都在打差异牌,独特有性格。内容方面,它坚持年轻化的内容创作,具有大胆、前卫的创作理念;市场方面,它与好莱坞大片同日上映,让中国人自己的“超英”电影登上银幕,做出了深谙本土基因的幻想表达。

但这些差异牌摆在明面上看,却无异于是一次“豪赌”,因为走的路特例独行、史无前例,所以它面临的一切也都充满了未知。

这么做本身并不容易,而电影《异人之下》也因此带来了一定的争议。一方面,很多路人观众对影片的完成度给予了肯定,业内人士也都赞不绝口,陈正道认为“乌尔善在各种类型的电影制作上都游刃有余”,姚晨觉得“电影的整个世界观建立的非常完整”。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原著粉对片中改编存在异议,觉得电影对原著展开了大刀阔斧的删减与跳跃。

这些肯定与质疑,本身并不矛盾,它们的存在也变相折射出了IP改编类型存在众口难调的问题——既要降低门槛,使路人观众入坑;又要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做出被原著粉认可的改编。所以,审慎观察后你会发现,几乎每部IP改编作品都势必与争议相伴。而《异人之下》原著IP的国民度,无疑更加剧了这一点。

但平心而论,电影《异人之下》真就改的不好吗?恰恰相反,我觉得它改编的符合电影创作规律,既从故事到内核都保留了原著的设定,又加入了很多让剧情更具张力的情节。

乌尔善拍摄电影《异人之下》的初衷是“希望填补中国电影类型的空白,做属于我们自己的国风超能力电影”。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电影《异人之下》是一部人物众多的鸿篇奇幻巨制。奇幻大片是电影工业化的一种,有着宏伟的场景、细心的考据、优秀的巨作……这也是乌尔善一直在推进的事。

只不过,这一次在繁华喧嚣的现代都市中,乌尔善却带出了一种国风的“返古”味道。电影里的国风元素俯拾皆是:从奇门遁甲、阴阳五行等奇幻元素,到八极拳、八卦掌、蛇拳、翻子拳、通臂拳等武术功夫,再到道家文化中对于人体、修行的独特见解,全都应有尽有。

同时,电影里的中二热血元素亦不容小觑。当国风元素遇上中二元素,当古典撞上时尚,顺势就拉扯出了一种耳目一新的年轻化表达。由此不难显见,自《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之后,乌尔善导演并未停止步伐,而是试图在国产奇幻电影类型上做出进一步的开拓创新。

片中故事主要围绕男主张楚岚的视角展开叙事:一直隐藏自己异人身份的张楚岚,原本是个平平无奇的大学生,直到遇到身世神秘的冯宝宝,他才真正闯入了异人的世界,卷入了不同异人门派斗争的漩涡中……

电影里,张楚岚的成长线贯穿始终,成为一条明晰的主线。而张楚岚从“不藏到藏再到不藏”的一波三折,也构成了影片叙事上的起承转合。

除张楚岚的成长线外,电影《异人之下》最大的看点,就表现在它的视听语言上,美术、镜头、动作、音乐无一不酷炫。而强大的幕后制作团队,也为这些看点做出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影片由《封神三部曲》的原班人马倾力打造,原著作者米二不仅加盟其中,还在片中客串了一个小角色。主创在这部漫改大片中,进行了海量的技术与艺术探索,并匹配了完善、高效的工业化制作流程。

电影里的静态场景搭建,颇费心思。比如,张楚岚和冯宝宝初次相遇的墓地场景,就是由剧组“神还原”的漫画真实场景。美术组耗时两个多月,配套搭建了墓地、树林、山路等实体景观,力求还原出原著的美术风格。

虽然片中角色众多,但每个角色都有着鲜明的特点。为了强化角色的性格特征,乌尔善给很多角色都安排了适配的BGM。比如,使用傀儡术的湘西柳家继承人柳妍妍登场时,对应的妆造是脏辫、降噪耳机,配乐是嘻哈乐。又或者,天下会的风莎燕登场时,对应的妆造是豪车、高跟鞋,配乐是电子乐。

即便是师出同门的角色招式,使用时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张楚岚的阳五雷对战张灵玉的阴五雷。阳五雷对应人体五行中的心(火)、肺(金),因此视觉色系被设计为红、白。张灵玉的阴五雷对应人体五行中的肾(水)、肝(木),视觉色系被设计为蓝、黑。

电影里的异人对战,都带出了很强的爽感。每种秘术自成一派,且秘术之间的攻守斗法、相生相克皆很有嚼劲儿。甫以多机位拍摄、广角镜头和快节奏剪辑,更是极大地提升了打戏的动作张力。比如,冯宝宝大破傀儡阵,柳妍妍的傀儡阵“粗中有细”,用红线操纵傀儡,而冯宝宝不按套路出牌的短刀则纵横捭阖,用刁钻的角度、丝滑的动作、以及各种反重力绝招大杀特杀,令人目不暇接。

更令人鼓舞的是,与好莱坞超英不同,电影《异人之下》拍出了我们自己的各路“异人”。片中角色使用的招式,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具有很强的本土特性,比如传统武术、元炁学说、中医经络等等。就连片中的反派都大有来头。全性四张狂“祸根苗”沈冲、“刮骨刀”夏禾、“穿肠毒”窦梅、“雷烟炮”高宁,对应的是“酒色财气”,脱胎于南朝范晔创作的《后汉书·杨秉传》里的《酒色财气诗》。他们的存在,不仅有渊源可循,更是直观地放大了人性欲望。

值得一提的是,和拍摄《封神三部曲》开设“封神演艺训练营”类似,乌尔善这次又将他精益求精的创作追求发挥到了极致——开设“异人训练营”。

电影开拍前,片中的年轻演员都经历了长时间的表演训练和武术训练,并针对角色人设开展了不同的课程,帮演员贴近角色。比如,为了让饰演冯宝宝的李宛妲演出角色的孤独与冷漠,乌尔善给她布置了一个月的“止语课”,为了让饰演张灵玉的邬家楷拥有一种超然物外的“道友”气质,乌尔善给他送进太清宫清修了一个月。

而演员在武术课取得的成果,则在片中得到了直观的体现。角色的出身、性格不同,使用的拳法、掌法、腿法也具有很强的差异性。

张楚岚的功法由出身名门正派的张锡林传授,他在动作里就融入了八极拳、八卦掌等传统武术身法。冯宝宝博采众长,且自由随性,她的身法动作就表现的刁钻古怪,仿佛什么拳法都沾一点。夏禾妩媚妖娆,身形灵活,擅长以柔克刚,而她练就的蛇拳刚好就对应了这一点。风莎燕身形飘逸,出招快准狠,符合她雷厉风行的处事风格,而她练的翻子拳、通背拳就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这些精细化设计,既提升了打戏的质感,又由内而外地丰满了角色,可谓是一举双得。仅作为一部电影来看,电影《异人之下》绝对担得起“国风超能力,视效大爽片”的名头。

而且作为一部漫改电影,它对路人观众也无限友好。原著漫画《异人之下》从2015年连载至今,已更新了700多话,是部名副其实的“大部头”。改编成电影后,如果将情节一一复刻,普通观众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去“消化”设定。只有做好“减法”,才能将作品更好地呈现出来。

而乌尔善这次就做出了很好的改编选择。他灵活截取了原著的情节骨干,因此可以着眼于更大的版图,用电影的方式呈现原著的世界观。特别是在第一部,需要让所有观众无门槛进入,这是相当不容易的梳理,但乌尔善却做到了。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影《异人之下》是将该IP推向大众的一次强势科普,对整个IP都十分有利。

除大片质感、改编独到外,从根本上来说,电影《异人之下》还与暑期档高度适配。因为它是一部实打实的为年轻人创作的电影。它在内核上,讲的是一个如何坚持自我的故事。面对自己的异人身份,张楚岚从拒绝最终走向了和解,最后大战中喊出的那句“我不想躲了”,正是他不再隐藏真实自我直观体现。这句话说出了很多年轻人的心声。毕竟,成长过程中,谁耳边没出现过这样的声音呢:你不能跟别人不一样!跟别人不一样是“错”的!

此外,该片的年轻化创作态势还表现在方方面面:中二的台词,网络流行语串烧偶尔冒出的英文单词,与Z时代语言体系一脉相承;上天入地的死亡运镜,恰好体现出了年轻人不愿被束缚的精神状态;而片尾出现的弹幕花字,更是“沉浸式玩梗”的直观写照。

如此种种,都让年轻人看起来极度舒适!

可以说,在眼下这个已不流行“精耕细作”的年代,电影《异人之下》却让大家看到了一种尊重电影、尊重观众、关照年轻人的创作态度。

即便放眼整个行业来说,这都是极难得的。所以我打心眼里希望,这部努力为中国超能力电影蹚出一条新路的作品不要被埋没。如果你还没看过它,建议你去看看它,相信在收获别样观影体验后,你能拥有一份独属于自己的客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