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王炸:油耗2.9续航2100km 9.98万!晚安 合资燃油车
比亚迪刚刚抛出最新一代混动系统,真黑科技,真颠覆燃油车:
百公里油耗2.9升,综合续航2100公里,王传福公开说:“世界上最先进的插混技术在中国”。
用户福音,用车成本降到每公里2毛钱,还不用担心续航,“一不小心”还卷到了纯电车型的体验。
但替迪子说句公道话,卷纯电真不是故意的,最新混动技术,明明是合资噩梦:
五代DM-i新车9.98w起售,合资燃油定价体系濒临崩塌,大限将至。
5代DM-i,工业奇迹?
发布会之前,比亚迪的预热宣传说是“工业奇迹”,感觉牛吹的有点大,快违反广告法了。
直到刚刚核心技术指标公布:
亏电油耗表现:2.9L/100km。综合续航表现:2100km。发动机热效率:46.06%。
这些数据能同时让燃油车和新能源无地自容。比亚迪直接说五代DM-i是”不加定语的冠军”。
这种技术性能的表现下,入门价格居然只有9.98万元。
行了,我也承认这是工业奇迹。
官方给的数据中,2.9L/100km的油耗水平是在NEDC标准下,实际油耗会高一些。但对比上一代DM-i 3.9L的油耗,仍然大幅优化了20%左右。
现在油价处于高位,北京地区92号汽油大概也在8.1元左右,这样计算用车成本每公里只有2毛多,大概是燃油车的1/8-1/5的水平。
而即使油价涨到10元左右,用车成本每公里仍然只有3毛左右。
所以这里也能看出比亚迪为代表的一种“华系混动”对比日系混动的不同:电为主,油为辅。
技术细节官方没展开说,但不久前比亚迪公开过一份混动系统专利,乘联会的研究报告,以及多方机构都认为这就是第五代DM-i系统:
和上一代相比,3个最主要升级,都是机械结构层面。
首先是发电机可同时做驱动电机用,驱动电机也可以做发电机使用,而且发电机和驱动电机及行星齿轮系统统一装于一个壳体内。
前驱系统中双电机合二为一,思路其实不新鲜,一年前长城混动Hi4已经应用过。好处是精简动力总成的体积、重量,有助降低油耗,更重要的是给车舱提供更宽敞的空间。
第二点创新,是取消了前代DM-i惯用的单档齿轮,采用了双离合器来控制工作模式。
包括以前的DM-i在内的传统串并联混动系统,发电机与发动机通过齿轮组钢性直连,如果发动机不工作,P1电机工作,就相当于P1电机驱动车轮同时,还带着一大堆钢铁空转,传动效率降低。这也是传统的串并联结构下P1电机很少参与输出的原因。
而加了双离合,发动机能和P1 电机解耦,图中的C0离合器片结合,P1电机可以单独驱动, C1结合,发动机可以直接给P1电机发电, C0、C1 都结合,相当于实现以前的结构。
P1电机功率不大,直驱的话非常省能源。
不过如果在C1断开C0结合的情况下下,如果P3电机也参与输出,就形成了双电机四驱,极大提高纯电模式下的动力水平。
而在混动模式下,C1和C0都结合了,发动机也进行输出,那就是三动力源进行驱动,同样的动力模块下,系统的功率和扭矩都更大,零百加速更快。
反过来说,如果比亚迪采取能耗优先的策略,限制一部分极限性能,就能获得更高的能量利用效率,实现更低能耗。
这体现在新车秦L比老款秦PLUS大一个级别的情况下,电机、发动机功率有所降低,直接带动能耗下降。但动力水平却没有打折。
第三点创新,也是最关键的:双行星齿轮系统。
比亚迪之前的混动去掉了传统的变速箱,绝大多数情况下,发动机都是发电机,电机驱动车辆,高速工况下和急加速的情况下发动机直驱或者并联驱动。
这套方案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高速直驱的时候不能发电,如果用户较为激进,频繁加速超车,或者在长距离爬坡需要动力的情况下,电机不断介入,动力电池的电量会不断降低,导致的失速风险。
而用上行星齿轮,将发动机的功率分流(一部分驱动,一部分发电),就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双行星齿轮的结构,可以减小体积,提高了连接的强度和系统传动效率。
同时,前后电机都用行星齿轮结构连接发动机,意味着双电机都可以做发电/动力输出,动力的调配更灵活,不像之前,只能固定的一个电机发电,一个电机驱动。
总结一下,五代DM-i实现超低能耗的主要手段,一个是双离合,丰富了工作模式,提升动力和能耗的调整区间和上线。
另一个行星齿轮,直接提高传动效率,并且实现功率分流,理论上又多了更多的动力模式可供选择。
相当于把传统“油混”系统的优点,吸纳到以电为主的插混系统。
比亚迪这算是学贯中西,融会贯通了。
9.98万,工业奇迹开回家
新DM-i同时首发两款车,秦L和海豹06。
两款车的尺寸、定位几乎完全一样,不同的是设计风格,秦L更成熟稳重,海豹06更加前卫时尚。
售价都是最低9.98万元起,最高13.98万。
纯电续航有两种选择,一个是80km,一个是120km。
百公里2.9L油,续航2000km+的五代DM-i,全系都一样。
这个赛道,之前最火热的车型就是卡罗拉、轩逸、思域、速腾、朗逸这些选手。
显然,即使是最“贵”的秦L或海豹06,也足够吊打这一群老师傅。
首先就是车身尺寸,两款车轴距都是2790mm,超过了紧凑型车级别,进入B级车范围。
相比之下卡罗拉轴距2700mm,速腾2731mm…基本比秦L或海豹06低一个级别。
其次是配置,顶配车型上,多功能方向盘、大尺寸液晶仪表、熟悉的可旋转中控屏、水晶球头换挡杆,DiLink车机系统、无线充电、NFC数字钥匙、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等都有。
同样是13万左右,传统合资燃油车只能买个丐中丐版本,车机娱乐?别想了,有个CarPlay就算顶级体验。
最后是能耗,以前日系混动被吐槽配置低、设计老,但人家总能说一句:我省油!
现在日系混动最后一条护城河,也被比亚迪用技术填平了。
竞争力不用再费劲形容、比较,网友给出了最直观的描述:
五代DM-i有啥意义?
比亚迪用新能源颠覆燃油车的体验、颠覆合资车的统治地位,同样打了一场自主汽车工业的“解放战争”。
2021年DM-i技术首次推出,很像稳扎稳打、步步攻坚的“辽沈战役”,一点点渗透、吞噬传统合资燃油车的份额。
过程是动态的,前期很艰难,后期逐渐摧枯拉朽。比亚迪的混动销量,和中国新能源份额的增长速度,经历了令人吃惊的飞跃。
到如今,比亚迪的300万年销,和新能源50%渗透率是一个转折点。
一方面新浪潮势不可挡,一方面老势力还一息尚存,前面说的那些热门合资燃油车,每个月还有近万销量。
接下来,可能就是大规模削弱对手的“歼灭战”了。
五代DM-i斩获的战果,可能会像“淮海战役”一样出人意料,大大加快终局进程。
因为对于合资燃油车来说,除了降价别无他法。但价格已经到谷底,再降就是崩盘,引发整个定价体系坍塌。
秦L、海豹06卖998,轩逸雷凌朗逸,就只能往698去降。别忘了,秦798在当打之年呢。
降价得一夕安寝,但以后呢?
12.98万的凯美瑞、雅阁、迈腾…咱们用户不敢想,这些车企更不敢想。
所以眼下两条路:要么躺平被比亚迪干成“others”,要么跟以往国产车调换生态位,填补低端市场。
都不愿意走的话,大概还有最后一条出路:打不过就加入。
但比亚迪的技术创新节奏,已经让这些老师傅们疲于奔命:
图便宜买四代DM-i,永远落后一步;买五代,供应链整合又干不过比亚迪,成本下不来;犹犹豫豫两三年,第六代可能又快来了。
合资燃油车大限,真的将至了。
One more thing
行星齿轮是五代DM-i超低油耗、高体验的关键技术设计之一。
行星齿轮是丰田最拿手的,也是他发扬光大的,THS油混系统主要就靠行星齿轮实现功率分流。
其实早在1969年,美国TRW公司就已经研发并申请专利,只不过当时老美人少油多,压根不玩混动。于是被丰田“拿来主义”改进了一下,并且在1988老专利到期后抢注,成了丰田混动畅销30年的“护城河”。
但如今丰田专利也到期了。丰田曾公开表示不担心,因为THS是一大堆专利群堆起来的,光有行星齿轮玩不转。
但没想到,比亚迪把行星齿轮和插电混动整合,成了新的杀手锏,丰田又要重新引进比亚迪技术。
呵呵,说明历史是个轮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