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还是放弃了:继续显示播放量
B站还是没能下定决心挑战整个行业,挥出那一刀。
今天,B站社区与产品负责人方方在一条讨论播放时长的视频下面回应:B站官方决定取消播放时长指标外显的改版。
回应中提到:该功能改版过于理想化、过于自信地创造了一个需要外界接受和理解的东西,而在B站之前,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平台和产品,是以时长计数的。
该负责人还在回应中承诺:将会持续对于B站产品进行改进,并非定期向用户汇报产品改进的进展。
距离B站宣布播放量(VV)显示改为播放总时长(VT)这个决定,已经过去了快一年。
更早的时候,我们也就已获知,灰度测试已经开启。也就是说,这事儿B站从设想到调研、测试已经有一年多了。
当时,外界普遍认为播放总时长是展现优质中长视频优势的数据,拥有中国最好的UGC内容生态的B站,匹配“更适合”的数据,有利于最大程度挖掘其内容的商业潜力。
但,真的如此吗?
从技术上看,数据的计算和呈现并不难,有B站人士提到,除了在追溯较早时期视频数据上花了些功夫,部分UP主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可以在后台看到自己视频的VT数据。
这个时候做出这种这样的决定,某种程度上体现了B站心态的转变。
喊出VV转VT的时候,B站对于自身的话语权是自信的,认为数据可以被重塑,并被快速接受,使VT短时间内成为外界尤其是品牌方认可的衡量优质视频的准绳。
但,大环境变了。
2024年,持续降本增效、加速商业化进程是B站定下的首要任务,意味着今年的B站迫切需要向市场证明:B站能赚钱,这里生长的UP主也能赚钱。
VV转VT给短期商业化带来的,其实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黑盒,很难证明他是真正有效的利好。
一位UP主向我们表示,在灰度测试期,后台是可以显示VT数据的,团队也曾将数据交给甲方,并以此证明视频的优质,甲方还查看了往期的VT数据,但后续反应相对平淡,“还是更在意播放量和其他互动数据,还有那些排行榜。”
一直以来,B站的投后数据颗粒度和其他内容平台相比都更粗糙,这体现了B站商业化基础设施层面的薄弱。
但神奇的是,品牌和代理商似乎普遍习惯了这样的认知,“有些品牌方会寻找第三方数据平台监测B站的数据,有些则尤其注重评论区评论和品牌名字提及频率,以此衡量美誉度和认知”.
在经历了认可“年轻人聚集平台”这个逻辑的“盲投”,到不知如何评价B站投后效果的混沌,品牌似乎进入到新的阶段:对B站依然重视,但各自有一套评价体系。
这一点在财报上也有所体现,B站2023年全年广告业务收入为64亿元,较2022年增加了27%,在自身的增值服务、广告、移动游戏、IP衍生品四大业务里,是增速最高的板块。
在这个处境下,B站自己“打脸”自己,在情理之中,算是“打醒”了自己。
在这个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维持广告业务的平稳增长为第一要务的时期。一旦整个平台的数据评价体系被改变,意味着最起码短时间内平台视频数据会出现动荡,甚至出现UP主生态的洗牌。
B站目前有数千家广告代理商和数十家核心代理商,这些代理商手里的UP主名单会面临一下子就没了说服力的风险。他们既要先自己摸透B站改VT后的利好和合理性,又要向品牌方传达VT数据的优势,沟通成本剧增,效果还不确定。
B站社区与产品负责人方方在回应中也提到:公布后,才发现各个方面的反馈很不乐观,很多人看不懂这个指标。这是一个需要外界接受和理解的东西,我们对此过于自信了。在B站之前,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平台和产品,是以时长计数的。
B站清醒地意识到,在游戏盈利还需要时间,全靠广告撑门面的当下,自己没办法承受一点震荡,被打脸并不重要,达成2024年扭亏为盈的目标才重要。服务好甲方、UP主才能赚钱,赚了钱内容生态的池子才能保住基本盘。
同时,回应中提到,在目前的推荐算法中,播放时长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统计因素。
一位接近B站人士向我们表示,B站拥护中长视频的逻辑依然没有变,但不一定是颠覆数据认知,更温和的措施仍然在施行,包括流量权重的配比、编辑推荐(B站一直以来都是编辑权重最大的平台)、热榜扶持等。从公开数据上来看,今年UP主接到商单的比例确实更多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直播带货试水后,B站开始发力切入最近的618大促,这可能是其第一次有目的大规模联动品牌方、电商平台和UP主进行商业营销。这让长期按照自身产品传播周期投放的品牌来说,有了新的选择。但效果如何,还未可知。
必须承认,从VV转VT,再到被叫停,是B站的一次明显的业务误判。早上马早测试早调整,或者内部测试,直接终止,都是成熟业务团队应当做到的,但B站似乎踩不准最合适的时机拿出最好的应对措施。
时隔一年后,重提人们已经忘却的VT,更像是B站给自己一个交代和警醒,走快一些,走稳一些,谨慎一些,再卷一些。
毕竟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改不改对刷视频,能有多大影响呢?